72045332_2518626638176384_7819893882639876096_n.jpg

包柏社工師接案的日常:園藝治療實踐
上週六最後一次為綠創意活動正式落幕,感謝 Co.Lab共作實驗室的團隊幫忙,才能順利讓線上課程圓滿落幕。最後一堂課就是所謂的運作模式探討。
第一堂課,我們從生態心理學理論出發,這是我們與環境生態最有關係的理論模式,雖然是推廣園藝社區化,還是需要讓大家知道一些理論基礎,因而從草頭娃娃代表自己,生態圖代表我們圖像化的環境,來顯示環境與我們的關係。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5366366_336929298231627_5513398903524300274_n.jpg

上週六再度與 Co.Lab共作實驗室 團隊一起合作微綠創意活動,這次主題聚焦於五感刺激的介紹,與五感融入園藝治療的重點,最後透過植物拼貼的方式體驗五感的應用。
#五感刺激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2949419_329544905636733_3247613650016581739_n.jpg

MICRO GREEN -微綠創藝活動:生態圖你、我、他
昨天包柏與GO.LAB合作微綠創意線上課程正式啟動,因疫情關係為了防疫,實體課程改成線上活動,雖然以園藝社區化課程改成線上,在操作上少了貼近土地的親近,但為了讓大家能夠更理解生態照顧與園藝社區化的推廣,不時與工作團隊討論線上工作坊可以執行的方式,因而推出三樣課程型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1597834083_c039d105_progressive.jpg

包柏社工師園藝X藝術學習日常:從自然生態花園到生態藝術的發展

近年來因為環境保護、社區議題活化等議題,很多社區與都市計畫也開始走向環保議題,議題上不得不去探索在地植物、環境、社群,這也是過去包柏社工師文章書寫常提到的部分,而有兩個議題在近年,特別是園藝領域和藝術領域都很提倡的部分,一個是園藝自然強調的生態園地;一個則是後現代藝術所探討的生態藝術。

#生態園地
生態園地部分,相信大家都滿清楚的,滿多單位、組織、社區都在推行生態園地的推廣,簡單說就是從居住地開始建構自然的景觀與生態環境,方法滿多元的,例如可食地景、公園、花園、景觀庭園等等,當然依照居民的居住空間等大小,生態園地的配置多少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其生態園地重點就是培養當地生態多元性,讓自己所處的地方能與自然生態中的植物、動物、土地連結,特別是提供自然循環可讓生態園地的循環更多元與持續,當然這部分要注意地方就是栽種植物特性、土地的資源、日光、水源、配置等,包柏過去所書寫的文章都有提到重點,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網址如下:

一、包柏社工師園藝學習的日常:原生植物X陽台美化X廢物創造
https://bluebutterfly520.pixnet.net/....../353993635......

二、包柏社工師自然生態學習的日常-從象山公園到社區認識
https://bluebutterfly520.pixnet.net/....../354038962......

#生態藝術發展與定義
不過生態藝術,就比較是目前新興的生態議題,雖然台灣比國外發展比較晚,但其實上網搜尋可發現滿多社區、學校、組織都在推廣生態藝術的部分,可參考生態藝術的簡單核心。

程藍萱(2007)提到,生態藝術定義為「透過藝術(經由感知的載體傳達大眾需要的訊息或符號)的創作表現,傳達生態(探討生物與生物或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之存在價值或其象徵意義的概念形式。」生態藝術作品是指建立在生態學的理論基礎上,以「生態」為主題或描述的對象,以「藝術」生產的成果或產品;是經由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構思及創作,將內在感觸或外在感受之意象物態化之作品。簡單來說,就是以藝術方式來連結土地與我們的關係,可以參考下面文章能更多認識https://www.ekoloji.com/zh-TW/ekoloji/ekolojik-sanat/?fbclid=IwAR1kWVuScmS-wOZ094nBVVt9sXc5U4CmuTbtcOgy1hP2ffE1bGsGZ8U7LY4。

#生態藝術觀點
不過居然目前都推廣生態園地了,又為何要在推廣生態藝術,兩者的目的不都是強調人與自然的連結嗎?其實就包柏來看兩者最終目的是一致的,但連結方式滿不同的,生態園地是以動植物的認識保護做媒介,而生態藝術則是透過藝術創造方式來活現社區連結,目前台灣開始推廣方式從公共藝術、廢物創造、活化藝術、藝術村等方式,將藝術帶入社區,並用藝術媒彩的方式,除了自然元素外,還填加藝術原本的媒材物品,讓生態除了自然植物元素外,也添加藝術媒材特色。

#生態藝術發展
台灣一開始是由環境藝術開始推廣的,在2006嘉義縣政府文化局開始在嘉義縣全境所展開的「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從公共藝術脈絡發展與延伸,但發展過程發現並不是所有環境藝術都對自然友善,才慢慢發展出生與自然結合的生態藝術的概念,以強調藝術和生態間的和諧,周靈芝(2012)推出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8457),開始推廣生態藝術的重點與核心,從一個藝術家到生態藝術創作的歷程做出發,關注藝術融入生態,除了喚醒居民意識又能不對環境造成破壞,除了周靈芝老師外,台灣也很多藝術家投入生態藝術的一環。

#生態園地與生態藝術結合
由此可見,生態藝術是另一支以藝術發展為基礎的生態保護的行動,與原本我們所知道的生態園地建置有不一樣創作的方式,但兩者並不是互相排斥,有時更是彼此融合,很多藝術家透過田野調查,廢物回收創造、社區結合等,用藝術與自然調查的方式結合,不只是單純藝術呈現,而是結合當地文化、社區特性、土地、自然生態等,不只是要藝術背景的人才能做,只要你夠熟悉自己的土地,都能為自己土地結合生態藝術元素做開端。

未來除了用生態自然保育觀點看待人與自然連結外,藝術也成為另一個與自然連結新的方式,或許能給予你新的不同視野。

參考文獻:
程藍萱(2007)。台灣生態藝術應用研究-以武陵生態導覽為例(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環境資訊中心(2013)。【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我眼中的生態藝術。取自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83511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0897939_4488894291175131_2558861969985692525_n.jpg

包柏社工師自然生態學習的日常-從象山公園到社區認識
這次學習#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 介紹象山公園生態與環境,如大家點進去影片就可以觀看象山公園20個景點與原生植物、動物生態等,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4488894281175132/......
基金會講師與工作人員運用藝術創作的能力,用圖像呈現上面網址可愛的景點與特色,不僅包含象山特色,也讓觀看的人有別於一般導覽圖制式的感受,大家可以多多閱讀與觀看,能對象山有更多了解。

#生態與我們之間關係
而在這次象山課程學習,可以讓我們去思考一件事情就是生態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們常常因日常的忙碌很少與我們住的生態多多認識,這不只是自然的生態,有包含社區生態、人口生態、心理生態等,而自然生態是我們最容易也比較直接能夠接近的。

試問自己是否很清楚自己住的地方,以自然生態為例的話,有哪些生態呢?像筆者之前住員林,就會聯想到過去著名景點百果山;剛好工作住基隆,就是海洋公園、砲台等,象山導覽只是一個契子,讓我們知道社區中公園型態、建築、特色,但你將這個契子放大,就能思考我們到底對自己社區知道些甚麼?這非常重要的,當你知道些甚麼才能產生認同。

#了解生態產生連結
當你對自己生活地方了解後,你才會慢慢對這個地方產生認同,也開始會去注意這個地方的發展,好的地方與壞的地方;例如,像象山導覽,有提到公園有一個台灣原生的樹蛙棲息地,因而園方為了保護樹蛙棲息,因而在建設上特地保留樹蛙棲地,且設計可以共存的公園景觀。這也是我們常在新聞看到地方發展與自然生態間的發展。

#發展合適的生態
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原生植物的特色與發展,文章如下;https://bluebutterfly520.pixnet.net/....../353993635......
其實了解自己生態,才能找出合適自己生態的動植物發展,而不會變成一窩蜂現在流行甚麼植物而去栽種,完全忽略該植物與目前生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植物沒法好好生長,二來有的外來種具侵略性,也會影響當地植物發展與生存,因而認識自己生態社區,是幫助找到更合適自己生態社區的動植物發展。

因而透過象山公園導覽,讓我們可以認識象山公園外,也可以連結我們社區的公園、生態、環境特色等,發現與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社區的生態圖。

圖片來源: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

#表達性與多元輔助社工師
#園藝技術士
#園藝治療師
#生態環境
#象山公園導覽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00291831069423 (上)
https://www.facebook.com/143709675693636/videos/860678451239435 (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490010_3474970675875304_3416795281170556793_n.jpg

122666424_3474970242542014_6538717587168074695_n.jpg

161864277_269734604774954_4159838485182375718_n.jpg

171016894_284086956673052_2713912355517306569_n.jpg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lliot6use.jpg

#契子 
    張毅所著〈藝術的魅力〉提到,藝術是具有特色的東西,全方位地、感性而形象地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巨大的生存畫卷,恢弘而磅礡、令人驚嘆折服。概括地說,藝術欣賞對人們的意義在於,它能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久而久之便形成滋養生命的精神之泉。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人們進一步自己的生活視野,加深了對人生與社會現實的認識。同時,人們在藝術欣賞活動中面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運的變化,會產生多種複雜的情感反應,就在這種情感起伏中欣賞者獲得了分長豐富的美感感受。


#Eisner對藝術核心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blo+119
 
最近小編在邊進修邊工作的過程中,聽到一個好友終於完成她的學位口試,真的很替她感到開心,這位朋友是某學校的老師,除了要每天為學子們操勞課業與品性外,卸下老師的身分後,還要忙於家庭主婦的工作與妻子的家務,說真的走到口試並完成另一個助人身分的路途,她真的是始盡了渾身解數破過關關的阻礙。今天在與她的聊天中可以感受到追求夢想的喜悅和辛苦,但基於過來人的身分她提醒小編在追求夢想時也要考量自己的能力與時間,像是學位考試與讀書是年限的,年限到了即便你完成3/4的路途也得終結,聽著她述說之前的學長姊為了完成夢想忽略了年限和時間,最後都無疾而終,那時小編才思考到夢想是不是也有時間的期限與考量呢。

很多書籍和名人語句都提醒我們夢想不能拋棄,要持續努力不懈,甚至要緊緊握住,但如果你的夢想是有年限的呢?或是你的資源其實沒那麼具備呢?那我們還需要持續堅持夢想嗎?這個答案小編也很難回答,相信很多夢想家也無法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或許有些思考點我們可以去思考一下。

一、 你的夢想有期限嗎?
這個問題主要是從朋友學位考去思考到,我們夢想是不是有期限限制,例如一個想成為博士的博士生,他需要思考到要達到博士學位很多關卡,且這些關卡是不適會影響他未來的年限,每個階段如果拖到的話該怎麼辦,像是朋友分享到很多學長姊沒思考到這個問題,反倒沒拿到學位也浪費了時間。因此你的夢想是不識有年限,或是可以說他是否還在發展的光景下,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如果他是有期限的你需要好好地計算自己是否會在期限內能達到。

二、 夢想目標不要太多,最重要的那個即可
有的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好像會發現不同的可能性,或新的路,其實你我都會遇到,以前遇到一個朋友很喜歡跳舞,因此去學舞但在學舞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愛音樂又去學音樂,然後又發現對作曲有興趣,可想而知這個朋友最後在完成自己的夢想中與最初的想法越偏越遠,如果這時你的夢想有期限那就麻煩了,如果沒有也建議不要到處趴趴走,這樣就想很多老人家說的蜻蜓點水,淺而不深,反倒最後什麼都學不到或達不到。因此擬在夢想的道路上應該要思考哪個是第一重要、哪個是第二重要,夢想也有自己期待或是第二期待的,因此不要太多最重要即可,不要貪心甚麼都要。

三、 衡量自己所具備的能力
這與第二個議題有點相似,就是你的夢想你目前能做到甚麼地方,很多人還不會走就想飛,很多人都會一開始思考自己想做到程度,但沒想到自己目前能夠做的,像是小編最近學到新的事物,主要是透過總務幫助人們身心靈成長,一開始也自許自己對身心靈有認識應該可以怎樣怎樣,但發現到實際執行後你會發現很多東西粗糙不細緻,因為這樣反倒無法細緻呈現很多身心靈的提升,那時才知道身心靈提昇可能有一個具備能力,但是否能夠執行和策劃,或是結合新的方法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夢想道路上其實要思考能做到哪裡慢慢地前進,等實力累積夠才能加速成長。

四、 你的夢想符合你現在生命階段嗎?
很多時候夢想可能也要考量生命階段是否允許,其實這是一個很難判定的議題,很多時候我們沒法去執行夢想是因為太多生活雜事使我們無法去實行,但如果一個夢想會犧牲大多人的生活或是幸福呢?一個好友有想出國留學的夢想,但因為家庭而放棄這樣的夢想,你能說他對於他的夢想不重視嗎,或許現階段家庭是他最重要的目標,其實這樣也不為過,也看到很多人在完成生命該負的責任後才去執行夢想這也不是壞事情,想想過去因為工業社會早期的台灣,很多人犧牲的學業為工作,但現在的他們握了圓讀書的夢想再度進了校園。實現夢想是重要但也要思考你的生命階段是否能夠執行。

五、 放棄並不是逃避
很多人都覺得放棄就是逃避,或是藉口,當然如果你連努力都沒努力,它確實是一個負面的方式,但如果你的夢想真的阻礙或是盡力,還是無法達到,或是你發現這條路在走下去可能會到一個死胡同,放棄也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小則調整夢想的版圖,大的話可能整個夢想都需捨去,放棄與堅持前我們都能思考你的夢想是不是有其他的路徑,或是可以其他的發展,只專注單一路徑並不是一個很好方式,而是隨時都需要調整,或是暫放這個夢想,甚至捨去都是你隨時要思考的。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這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一個很好的自我勉勵,但在夢想中有時很多現實與階段是要思考的,夢想堅持是重要,但學習放棄夢想也是夢小道路中需學習的議題。
https://women.talk.tw/Article.aspx?Article_ID=7148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夯的手游,問問身邊的人,除了神奇寶貝外,旅行青蛙大概是目前排行第一名,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青蛙能夠引起這麼大的波蘭,我想設計者一開始也沒想到的情況,因此小編自己也風靡一下加入養蛙行動,一開始要替自己旅蛙取名字,接下來就要幫牠張羅很多他旅行要準備的東西,而且何時出去,何時回來,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牠拔取院子的四葉草,和買取牠下次旅行要用的東西,有時還要幫牠招待來訪的朋友。
 
w644
圖片by手遊截圖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24420180123092923.png

前陣子,跟著從事夫妻感情經營的老師跑課程,這幾次的學習上下來都聽到老師強調一個事情,不要把愛情當成妳的全部,這句話出來台下的學員們點頭如蒜,看起來每個人都曾經因為過度在乎而受了傷,為何老師會有這樣的回應呢?主要是在課程中接受到某個女學員邊啜泣邊分享她如何的經營家庭,如何希望在外國工作的先生可以認同她的付出,多麼想讓先生知道她是重視他的,但多年下來的現象,先生不但不知感恩,甚至覺得是太太自己的選擇,因此這個婚姻如同虛殼般一樣,而且又面臨先生可能外遇,太太一時不能自己的在課堂哭泣。
 
老師聽完學員的分享後,給予該學員一個安慰和擁抱,但又提醒學員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不要把愛情當做你生命的全部。老師提到愛情很美好,可以讓人學習如何愛人與被愛,也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但老師多年的經驗發現到現今的人過度將愛情視為重要的議題,甚至失去他好像什麼都沒有了。而這樣的現象自己在過去的輔導經驗也常遇到,有的將愛情視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應該有人會提問這樣不好嗎?當當這沒標準答案,但我們從生命長度來看,一生中其實有很多的重要階段與任務,妳會發現愛情只是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反倒是經營人生才是妳的全部,因此非常理解老師在學員輔導上的同理,但也不忘提醒該注意的事項。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425124415_782.png

sunten.jpg

unnamed.jpg

因為疫情有幸參加學學文化兩天的07/07與07/9疫形新世界-數位博物館線上師資課程,其實一開始會報名,有部分博物館、美術館教育在美學和藝術治療都是常用的資源,而自已本身對博物館、美術館和聯展一開始都沒很大認識和興趣,是在一次的藝術治療課程開啟博物館、美術館與藝術治療的連結,所以才會開始注重博物館相關的資訊,因而才有機緣報名這兩天的課程,而下面網站資訊就是這兩天課程的資訊,基本上去他們網站都有詳細的解說,對自己學習與看下面分幾個面向去討論。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36120171226102458.jpg

圖片取自官方網站
 
最近娛樂新聞版面都是討論人人稱羨的小嫻與何守正分開的新聞,辦公室的同事看到此新聞非常驚嘆不已,因為新聞之前兩人還因為開創健身事業上過媒體版面,也有同事說之前看過專訪人物,也特別為小嫻做一個專案企劃,結果居然結局出乎意料之外。其實最近的柯以柔、周遊,到前年的selina,對於他們的離婚或分開都有很大的震撼,除了周遊最後歡喜收場,其他幾位藝人都是分手收場,因為對外人來看就如同公主與王子的故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的一開始其實是高調灑恩愛,最後公主與王子的甜美故事沒走到最後,但真的婚姻就是步入婚姻才開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76120171204085707.jpg

圖片取自金馬影展。
 
2017年11月25日,惠英紅憑《血觀音》奪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評審團稱讚惠英紅在《血觀音》中把氣場強大、城府深沉並利用女兒的母親角色演繹的出色,演技可看見功夫並充滿新意。惠英紅出生於英屬香港,已故香港武打演員惠天賜之胞妹,香港資深影視女演員。曾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及香港電視網絡(HKTV)合約女藝員,現為英皇電影旗下合約藝人,亦是影視兩棲的女藝員。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3285145_4179987072040324_6910505700367719210_n.jpg

最近剛好閱讀到一篇文章,主要是談共享空間的議題,網址如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45320171124081734.jpg
圖片BY 官方粉絲頁
 
藝人柯以柔過去從「水果妹」出道,5年前與廚師丈夫郭宗坤結婚,當起媽媽一連生了3個小孩,日前夫妻倆上節目《愛的萬物論》錄影,談到丈夫為了家庭、事業兩頭燒,讓她十分不捨。柯以柔哽咽透露:「有一度我會想,是不是因為跟我結婚之後,讓他變成這樣的。」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43820171117102245.png

前陣子朋友為了一個想經營的感情感到困擾,後來終於有機會見面才知道原來所喜歡的人對他的回應不再熱絡與頻繁。這件事情讓他感到有點傷心,不知是哪裡做錯了,還是哪邊做不好,左想右想都不知哪邊出了問題。還是與他的互動讓他感到不開心,多種想像從他的心中浮現出來。
 
聽完朋友的話之後有給他一個中肯的建議,與其他視角去思考這段關係,過程中一直察覺朋友過猜測,或是可能無法理解對方的現況,可以從這樣的互動中發現朋友是非常在意對方的,但在一切彼此都互相沒認定對方是愛人前,這樣的在意只是讓彼此感到壓迫與不安,或許放鬆一點會彼此更好,關係才不緊張,才可能有新的發展,畢竟你妳都不是對方的另一半,是沒權力管對方,即便是限制也是不好的。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況,可能的情形有下幾種因素。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打開電視,第一眼的新聞應該大多都是最近台大的情殺案件,這個案件再度讓我們看到恐怖情人、分手等等的議題,也讓很多教育、助人工作領域頻頻為此發聲,對於死者願他安息,生者早日康復,也提醒大家不要妄自猜測與抨擊,透過這則新聞讓我們再度看到我們在失落的感覺處理是弱勢的,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也常常是禁止或是放縱,也可能父母都不自知自己小孩是否有戀人。根據這樣的事件有幾點提供大家閱讀與思考的重點。

一、過度限制和放縱感情的依附探索,對未來情感發展是不好的
其實這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依附是有有相關係,在此先讓大家知道一個依附的重要性,「依附關係」主要是作為一種心理社會性過程的關注,根據佛洛伊德理論,人在原慾(libidinal)的驅使下,對於不同物件的注視,會使先前的依附打破;若依附未能有效的打破,就會對人造成創傷,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然而,依附理論卻認為:成長中的兒童並不需要打破原來的依附,而是,學習在之前建立的依附關係中變得更為主動,新的依附的增加,並不一定需要打破先前建立的依附關係。

為何這部分跟依附關係是有關的呢?好的依附關係建立會幫助新生兒未來良好的人際互動,如果放在情感的探索上,其實每個人不同階段都再產生不同的依附關係,只是對象每個階段皆不同,小朋友是父母、青少年是朋友、壯年人是親密關係、老年人是老伴與家庭關係。但我們常常對於階性的依附有很多限制或是過度放縱。如果依附關係太限制,人們就很難去探索不同的感覺,相對對感覺越陌生越很難去理解和掌控它,甚至可能會反抗,特別是負面情緒,過度放縱的話,會讓當事人覺得不受關注,為了得得關注也會發生不良的行為表現。如果放在愛情你會發現,你對另一半控制越強,他反抗你的機率越大,相對你對他莫不關係,一開始雖然會想引起你的注意,但最後可能會找尋另一個更好的依附關係。

二、當愛情出現時,引導會比限制來得重要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31220170922155714.jpg

最近花子與安妮又開始重播了,有些朋友或讀者可能不知道,此部片主要是NHK晨間劇場的日劇,日本晨間日劇有個很特別的傳統,它的觀眾主要都是鎖定早的為家庭做早餐的母親們看的,每天只放送15分鐘,陪伴媽媽們在準備早餐的時,也能有一些休閒娛樂,或是在枯燥的家事中找到一些不同。而晨間劇場另一個傳統就是以女性為主要角色。

這由別於男性為角色的電視文化,雖然在台灣女性角色的題材很多,但其實比起日本台灣性別文化還比日本先進的,在日本還是以傳統男性文化為主。再來劇中要角的女性都是真實存在的喔!她們都是在那個日本困苦年代為了夢想而成功的女性,有點像台灣早期電視劇台灣真女人,介紹台灣成功的女性,此劇場也有這樣的意味。

花子與安妮是日本晨間劇場收視率第二高的日劇,主要是訴說日本第一位女性翻譯作家花子的故事,她最被大家流傳的一部翻譯作品就是我們所稱的「清秀佳人」,至今還持續在全球不斷熱銷。因此此劇就是述說花子在困苦的家庭中,如何因為家裡父親的支持去上外國女子學校,並結緣開始從事創作,最後成為當時著名女性作家。讓他有哪些特質值得我們思考,小編整理如下。

知道路途險峻依然帶著傻勁衝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4392933_253258049932086_2667998503488088356_n.jpg
睽違好久再次學習社會工作知能,自從讀教育心理學博士後,主要學習都在教育與心理學兩個領域上,社會工作學習相對來說就少很多,很難得有機會母校東海大學社工系所開了系列講座,再次回到過去社會工作的學習,也聆聽好久不見老師的演講,曾華源老師,感覺好像再度回到研究所時期上課的記憶XD。

老師今天談的主題是:社會變遷與福利挑戰與創新
起頭,老師分享的是社會工作從過去到現在,先從定義至實務面上,不同時期的社會工作專注的焦點與主題,如從微觀到鉅視;病理到充權;個人到生態,老師分享社會工作不同的發展。

再來就是分享,面對這樣發展下,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能力與成長,也是今天滿有感觸的部分。

最後老師則分享國內外創新服務,當然老師強項社會工作倫理與直接服務遍及三個不同面向,但學生包柏才疏學淺,沒法一一道來,下面是今天課程心得簡單分享。

#系統中社會工作
在當中,最有感觸就是社會工作能力的充實,一方面自己有在實務界學習和累積經驗,所以特別有感觸,在老師演講中,提到社會作者開始慢慢有生態系統知識概念,也開始培養充權個案與排除影響發展的系統阻礙的能力,因個案的問題不一定來自於個人,是所處的每個環境脈絡的影響,社會工作者就是系統中的核心人物,串聯不同系統人員、團隊,幫助建構合適案主的系統網絡。

特別感觸地方,是老師提到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有三大面向: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專業價值,底下分別有文化交流、意識洞察、協同合作、脈絡理解、批判思考力、深度觀察力,這些能力在學校無法完全學習,即便出社會在實務界也很難都具備,因為這是一條持續專業成長的路途,只要你還在社會工作領域就必須持續精進。

#跨域的能力
現在社會變遷下,社會工作者不可能單純接觸同樣社會工作的人員,而是接觸多元的專業人員,或是非助人的專業人員,如果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領域中,不試著去理解不同專業的語言、知識、文化,這樣在協調溝通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專業阻礙與互動,因而跨域人才的培養是目前社會工作的訓練的核心。

#行動反思成長
在這邊老師是從教室到實務現場的學習,主要是談教學到實踐的過程,在教育與訓練上,如何讓未來社會工作者或線上社會工作者能夠有意識的學習,規劃系統性的課程、學習、方法都是重要的;再來實務上,不同系統、專業、角色合作,去發展出專業關係、角色定位、知識與實務的累積;最後,反思和對話,從實踐中找出新的可能,再重新學習與成長,這是一連串循環的歷程與學習。

再次回到社會工作學習,有社會工作原本核心精神,也有新的發展與展望,與看見自己在當中不同的可能性。上述內容,純屬個人學習與心得,詳細完整內容請密切注意東海大學社工系所粉絲頁資料,祝大家疫情平安。

#曾華源老師
#社會變遷與福利挑戰與創新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所
#表達性與多元輔助社工師
#社會工作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618982_254643503126874_47044552244502616_n.jpg

昨天是曾華源老師第二場的東海講座,演講主題:青少年復原力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復原力這個議題,大約是快10年與優勢觀點差不多同時期,開始在助人界爆紅,如同心理學界中的正向心理學,而復原力和優勢觀點就在社工界算夯的,雖然這幾個概念理論彼此都有關係與不同影響。但總歸來說,我國的助人工作已開始去看待個人能力、優勢、復原毅力的議題。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