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425124415_782.png

sunten.jpg

unnamed.jpg

因為疫情有幸參加學學文化兩天的07/07與07/9疫形新世界-數位博物館線上師資課程,其實一開始會報名,有部分博物館、美術館教育在美學和藝術治療都是常用的資源,而自已本身對博物館、美術館和聯展一開始都沒很大認識和興趣,是在一次的藝術治療課程開啟博物館、美術館與藝術治療的連結,所以才會開始注重博物館相關的資訊,因而才有機緣報名這兩天的課程,而下面網站資訊就是這兩天課程的資訊,基本上去他們網站都有詳細的解說,對自己學習與看下面分幾個面向去討論。
一、色彩結合文化特色
這個活動是學學活化自己企畫的活動,主要透過色彩條的方式去與自身環境與文化對照,去找出最合乎自己文化特色的色條,並透過色條去延伸創作。自己聽完是覺得滿特別的,我們常會去找自己文化的創作與特色,也知道其創作的多元色彩,但色彩的注重好像是專家的必須,而不是我們一般看者的必須,但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大家去理解自己文化與環境的色調是屬於怎樣的色條並產生連結,就不會對色條有距離感並增加對色條的認知。另外,也結合其他博物館的圖像創作資源,一般民眾可以透過色條的訓練和認知,去找出這些圖像創作的色條,也可以找尋喜歡的圖像創作屬於自己的色條應用。
二、博物館特色創作與名人創作
再來就是兩天課程,想當然一定會介紹館展覽近期相關特展,例如今年是牛年,國美館則介紹相關以牛和吉祥如意之意的創作圖像與作家,理解博物館、美術館一些定期舉辦,或是特展的特色,像是「喜牛迎春–牛年年畫特展》、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陶博特展》,讓大家知道一些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創作,和一些名人創作的特色媒材、應用、個人風格等,想必對藝術創作者、藝術史研究者、藝術文化、甚至新興的藝術治療每一幅作品都是寶山寶地。
三、藝術x科技應用
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失去很多到實地去博物館、美術館觀賞的機會,但拜科技所賜,再加上疫情感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很多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特展、定期展、創作展開始結合科技,即便展期過後大家還是可以透過VR、3D技術進入當時展期的特色,且因為科技的進步每個作品都能傑連到作者、創作理念、作品樣貌,而不是單單一個作品點出來看,因為科技、因為疫情而產生新的欣賞方式。
四、博物館與美術館在地化連結
另一個特色分享,就是在地化的發展,其實兩天研習不免一定會知道,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特色、特展等,但在第一天研習則聽到博物館、美術館在地化的發展,而博物館、美術館是主動的那一方,並不完全是其他人來找這些博物館與美館合作,因而第一天聽到很多博物館與美術館找尋地方學校、資源合作與發展在地特色資訊,這是我覺得不錯的地方。
五、身障設備的發展
這部分,是我滿意外的地方,因為對於很多早期博物館、與美術館來說,身障設備與建構是辛苦的,當然這部分是必須的,或許完全沒猜到這部分會成為研習的一個主軸探討,當聽到到後還滿感動的,特別是目前身處特教的服務中,祝福未來身障環境的發展能越來越完整與貼切。
這是兩天研習有滿多不同體驗,當然從美學、藝術教育、藝術治療觀點來看,博物館與美術館都有不同特色,美學方面則未去發展、藝術歷史、審美經驗、創作特色;藝術教育則會發展藝術技巧、人格體驗,藝術治療則是自身與每個作品的深度連結,每個方向都是藝術可以和人產生的連結,就看你從什麼角度與藝術連結。以下是兩天課程相關資訊與特展,歡迎大家點點看,也感謝主辦單位學學文化和相關人員提供與分享兩天的研習與資訊。
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
FB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第36屆版印年畫「喜牛迎春–牛年年畫特展》
展覽介紹https://bit.ly/3hNXGdu
VR線上展廳https://bit.ly/3jV63GA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展覽介紹https://bit.ly/3i2arkT
VR線上展廳 預計07/16上線,將公告於國美館官網
#國美館-無障礙服務專區
#國美館-非視覺探索計畫
#國美館-友善導覽APP
iOS系統下載https://apple.co/3yzL7Jr
Android系統下載https://bit.ly/36n4ppe
#文化部-無障礙服務專區
#《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陶博特展》
VR線上展廳 https://bit.ly/2SU7av9
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https://bit.ly/2VjIzkp
#《2020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展覽介紹https://bit.ly/3wl4ZOR
VR線上展廳https://bit.ly/2UrKnY6
#智能新北 數位陶瓷博物館
圖片來源:展館粉絲頁
arrow
arrow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