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文化 (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包柏社工師接案的日常:親職課程紀錄
110年社團法人臺灣點一盞燈會關懷協會【你的人生只是缺少心理學~找回幸福的 13 堂必修課】父母自我成長講座
日期:110年10月24日
主題:化解衝突與拉近距離的快速方式同理心
講師:楊依靜 老師
紀錄:林包柏社工師
課程內容摘要:

#學習叮嚀
■ 老師叮嚀大家要繳交作業。
■ 此作業目的是讓大家回顧這次己課程學習到什麼?
■ 題目:
■ 你學到什麼?
■ 你成長什麼?
■ 你改變什麼?
■ 結果是什麼?
■ 老師希望透過書寫能讓大家整理和回想自己的學習,而不是單單上過而已。
■ 寫給老師的一封信。
■ 這部分是在上完課想給老師怎樣的回饋。

#書籍分享:我在沉默一書的分享:
■ 書籍介紹:
■ 《不再沈默》是藝術家陳潔皓的著作,2016年出版,書中揭露其年幼時被性侵與虐待的經歷,以及他在重返創傷經驗後,學習如何與自我共存的過程。
■ 書籍一共分成五個章節
■ 「回憶:苦難的開始」:3-5歲時,在奶媽寄宿遭性侵、虐待的經歷。
■ 「回家:傷害的延續」:回到原生家庭後,照顧者的情感忽視與兄弟之間的摩擦。
■ 「從遺忘到憶起」:成長過成中,創傷情緒的共鳴,以及在喚起創傷情緒後,如何面對原生家庭與加害者。
■ 「尋找感覺與價值」:重返創傷經驗時,必需面對的分裂自我,以及從情緒與治療的過程,重新統合自我,找到自己的能動性。
■ 「寫給在復原路上的你/妳」:以自身經驗,分享受創者在復原過程可能面臨的情境,以及周圍的人可以如何回應。
■ 老師看完後分享童年創傷對人們的影響:
■ 人格影響。
■ 心理創傷。
■ 身體病痛。
■ 行為偏差。
■ 老師分享,作者遇到理解他的妻子,陪伴他完成這本書。

#同理心課程
■ 同情心:同理心並不等同於同情心,同情心是看到別人的困難或悲慘情境,產生個人的感受所發出來的憐憫情緒,例如看到小孩摔倒哭泣,大部分人會有「好痛」的情緒想要去安慰他,或看到天災人禍,大部分人會說「好可憐」,有能力者還會想捐錢捐物資幫忙。一般而言,「同情心」被認為與生俱來的情緒能力,還有學者認為新生兒即發展出同情心。
■ 同理心:同理心的發展牽涉到更高功能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情緒發展程度,可以辨識對方的表情,以及情緒的反應;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以判斷對方為何有此情緒,還能理解對方的情緒反應;同時生活經驗也要足夠,才能想像人際相處間會產生的情境,可以說是「同情心+認知發展+想像力」的組合。
■ 有「同理心」的人,展現出的是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EQ)能力相關的特質,人際關係會比較協合,在團隊中也比較受歡迎,相對的,工作也會比較順利。
■ 老師提醒,同理之後可以分享自已的想法與建議,案不要說風涼話。不小心的一句批評、風涼話會造成人與人的距離。
■ 同理心的基本原理:
■ 你怎麼對待自己,就能怎樣對待別人。
■ 你怎麼同理自己,就能怎樣同理別人。
■ 你怎麼理解自己,就能怎樣理解別人。
■ 老師分享大家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負向情緒?
■ 大部分的學員都無法接受和承認自己的負面情。
■ 因為接受情緒不管是正負向,都是同理心發展的基礎。
■ 男性壓抑情緒: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的規範並不相符,在面對這樣的衝擊之下,可能使男性即使碰上了困難,依然選擇自行承擔,以避免內心的衝突感。
■ 老師提到,深信這些傳統刻板印象的男性相較於一般人而言,對心理諮商就有著更多不好的印象,他們普遍認為自己不需要心理諮商,應該要想辦法自行解決困難。
■ 老師分享普遍「男子氣概」元素,例如:獨立、有企圖心、有擔當、堅忍不拔、理性、強勢、攻擊行為等。
■ 男性越是在乎自己是否表現得「像個男人」,他們就有更高的可能性,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採用非適應性手段來掩蓋自己的脆弱,比方說:濫用成癮物質、迴避問題、壓抑情緒、變得易怒、攻擊他人、破壞物品或是衝動的從事危險行為等,也有人會採取激烈手段來自我傷害,或意圖自殺。

#個案輔導示範
■ 學員1分享自己親身故事:
■ 因為把工作事情遺漏,而造成行政的問題,這件事情讓學員感到挫折與困擾。
■ 老師從中去理解事情脈絡,並從中找出學員為事情的態度信念,從中開始進行心輔導與探索。
■ 老師提到情緒如不順利流動的話,容易形成身體病痛與疾病,例如癌症。
■ 學員2分享自己在家有很多情緒,特別是對自己很多自責,感覺沒讓孩子們有好的生活。
#老師進行的方式摘要
■ 老師首先先邀請個案清楚說明脈絡。
■ 然後帶領個案去深層探索自己的情緒。
■ 引導個案情緒背後的信念與感受。
■ 從中找出個案自責的原因。
■ 引導學生找出未來調適的方法。
■ 幫助個案重新找出力量與界限。
■ 最後,老師帶領其他學員們共同討論與感受該學員的感受並回饋。 ■ 老師課程結束前,提醒大家要去學習探索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將複雜情緒慢慢梳理出來,開始去分辨自己情緒,才能從中成長並同理同樣情境的人。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備註:以上課程為課程摘要紀錄,詳細資訊請與點一盞燈協會聯絡與報名
http://www.light-up.org.tw/249041939_349723403618883_6087836401016123571_n.jpg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夯的手游,問問身邊的人,除了神奇寶貝外,旅行青蛙大概是目前排行第一名,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青蛙能夠引起這麼大的波蘭,我想設計者一開始也沒想到的情況,因此小編自己也風靡一下加入養蛙行動,一開始要替自己旅蛙取名字,接下來就要幫牠張羅很多他旅行要準備的東西,而且何時出去,何時回來,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牠拔取院子的四葉草,和買取牠下次旅行要用的東西,有時還要幫牠招待來訪的朋友。
 
w644
圖片by手遊截圖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425124415_782.png

sunten.jpg

unnamed.jpg

因為疫情有幸參加學學文化兩天的07/07與07/9疫形新世界-數位博物館線上師資課程,其實一開始會報名,有部分博物館、美術館教育在美學和藝術治療都是常用的資源,而自已本身對博物館、美術館和聯展一開始都沒很大認識和興趣,是在一次的藝術治療課程開啟博物館、美術館與藝術治療的連結,所以才會開始注重博物館相關的資訊,因而才有機緣報名這兩天的課程,而下面網站資訊就是這兩天課程的資訊,基本上去他們網站都有詳細的解說,對自己學習與看下面分幾個面向去討論。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3285145_4179987072040324_6910505700367719210_n.jpg

最近剛好閱讀到一篇文章,主要是談共享空間的議題,網址如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392933_253258049932086_2667998503488088356_n.jpg
睽違好久再次學習社會工作知能,自從讀教育心理學博士後,主要學習都在教育與心理學兩個領域上,社會工作學習相對來說就少很多,很難得有機會母校東海大學社工系所開了系列講座,再次回到過去社會工作的學習,也聆聽好久不見老師的演講,曾華源老師,感覺好像再度回到研究所時期上課的記憶XD。

老師今天談的主題是:社會變遷與福利挑戰與創新
起頭,老師分享的是社會工作從過去到現在,先從定義至實務面上,不同時期的社會工作專注的焦點與主題,如從微觀到鉅視;病理到充權;個人到生態,老師分享社會工作不同的發展。

再來就是分享,面對這樣發展下,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能力與成長,也是今天滿有感觸的部分。

最後老師則分享國內外創新服務,當然老師強項社會工作倫理與直接服務遍及三個不同面向,但學生包柏才疏學淺,沒法一一道來,下面是今天課程心得簡單分享。

#系統中社會工作
在當中,最有感觸就是社會工作能力的充實,一方面自己有在實務界學習和累積經驗,所以特別有感觸,在老師演講中,提到社會作者開始慢慢有生態系統知識概念,也開始培養充權個案與排除影響發展的系統阻礙的能力,因個案的問題不一定來自於個人,是所處的每個環境脈絡的影響,社會工作者就是系統中的核心人物,串聯不同系統人員、團隊,幫助建構合適案主的系統網絡。

特別感觸地方,是老師提到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有三大面向: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專業價值,底下分別有文化交流、意識洞察、協同合作、脈絡理解、批判思考力、深度觀察力,這些能力在學校無法完全學習,即便出社會在實務界也很難都具備,因為這是一條持續專業成長的路途,只要你還在社會工作領域就必須持續精進。

#跨域的能力
現在社會變遷下,社會工作者不可能單純接觸同樣社會工作的人員,而是接觸多元的專業人員,或是非助人的專業人員,如果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領域中,不試著去理解不同專業的語言、知識、文化,這樣在協調溝通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專業阻礙與互動,因而跨域人才的培養是目前社會工作的訓練的核心。

#行動反思成長
在這邊老師是從教室到實務現場的學習,主要是談教學到實踐的過程,在教育與訓練上,如何讓未來社會工作者或線上社會工作者能夠有意識的學習,規劃系統性的課程、學習、方法都是重要的;再來實務上,不同系統、專業、角色合作,去發展出專業關係、角色定位、知識與實務的累積;最後,反思和對話,從實踐中找出新的可能,再重新學習與成長,這是一連串循環的歷程與學習。

再次回到社會工作學習,有社會工作原本核心精神,也有新的發展與展望,與看見自己在當中不同的可能性。上述內容,純屬個人學習與心得,詳細完整內容請密切注意東海大學社工系所粉絲頁資料,祝大家疫情平安。

#曾華源老師
#社會變遷與福利挑戰與創新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所
#表達性與多元輔助社工師
#社會工作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618982_254643503126874_47044552244502616_n.jpg

昨天是曾華源老師第二場的東海講座,演講主題:青少年復原力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復原力這個議題,大約是快10年與優勢觀點差不多同時期,開始在助人界爆紅,如同心理學界中的正向心理學,而復原力和優勢觀點就在社工界算夯的,雖然這幾個概念理論彼此都有關係與不同影響。但總歸來說,我國的助人工作已開始去看待個人能力、優勢、復原毅力的議題。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jpg

包伯社工師動輔的日常:
昨天台灣和外國都發生讓人憂心的祝融和倒塌的災難,這讓國人感到內心不安與難過。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護工作三大重點工作事項.jpg

昨天因督導好友推薦,讀了一篇疫情下保護社會工作的發展,文章【譯】COVID-19 中的兒童保護社會工作──對家訪和數位親密關係的反思。網址如下:https://ennassw.medium.com/%E8%AD%AF-covid-19-%E4%B8%AD%E7%9A%84%E5%85%92%E7%AB%A5%E4%BF%9D%E8%AD%B7%E7%A4%BE%E6%9C%83%E5%B7%A5%E4%BD%9C-%E5%B0%8D%E5%AE%B6%E8%A8%AA%E5%92%8C%E6%95%B8%E4%BD%8D%E8%A6%AA%E5%AF%86%E9%97%9C%E4%BF%82%E7%9A%84%E5%8F%8D%E6%80%9D-51bb021657b6

這篇主要是講疫情下保護社會工作如何發展,對於很多社會工作者來說家訪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但因疫情關係多數社會工作者無法進行家訪,因而相關學者則開始研究疫情下,社會工作者如何透過網路科技進行家訪這個任務,相關期刊也曾被發表於英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BASW),而這篇期刊則是透過訪談應用科技在家訪的社會工作者,他們的感受,與科技方式需注意的方式。

當然,去年台灣社會工作界沒受到疫情影響,確實這部分探討比較少,但今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相關的學會如華人社會工作學會就有針對疫情下保護性社會工作的挑戰與發展。因而建議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

當然爾,一定很多人會提出親自面訪比科技面訪來得更多優勢,這也是不可否認,當然文章也提到,社會工作者是受到專業訓練,不管是案主行為思考判斷、環境評估、人際互動等,確實面對面會比較察覺且有親切感,但現在疫情下可能要有所考慮新的方式,我自己閱讀完有簡單心得分享,如下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51820170727092639.jpg

(圖片取自Linkin Park臉書)
 
前幾天聯合公園的主唱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美國的歌唱圈,就連台灣的歌迷也為此感到難過,這陣子瀏覽臉書的話會發現,很多弔念主唱的宣言,也有報導他為何自殺的文章,但當中最值得讓大家思考的議題就是隨時察覺自己的心情,其實相關報導也有描述主唱的心情狀態,這不是完全沒跡象而是慢慢累積的。像是之前喜劇與心靈天王羅賓威廉斯自殺震驚全球,特別是伴隨他一起成長,與看他電影而有啟發的影迷是最傷心的。雖然對羅賓威廉斯最主要的印象是在於它的心靈捕手、博物館驚魂夜1、2認識的,但一個喜劇天才的驟逝也是相當不捨。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89320170719104133.png

當我們走在人行道上時,行道上會種些花草樹木讓人們欣賞,常不襟讓我們停下來欣賞,欣賞花朵的鮮麗,觀看樹木的高大,在這之前它們都是一顆小種子,像是過程中你需除草、施肥、灌溉等,就拿灌溉來說,多半是用來種植農作物或其他植物,也可以用來維持地貌景觀,或在乾燥地帶或是在過度降雨後的地區進行植被重建,灌溉對農作物也有其他的好處,包括保護植物免於霜害、在糧食區抑制雜草成長,並且抑制土壤固結,讓植物保有一定水分供給,所以學問很大,不好好照顧很有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夭折枯萎了。
 
 
人們的夢想也如同樹苗一樣,需要細心照顧與培養,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願給予別人的夢想的幼苗好的養分。回想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可能當老師、當空中飛人、當公主、當太空人等等。隨著時間長大夢想會也會變得更實際,有的夢想是延續小時候的想像,有的則是會適度的作調整,但你會發現越長大的人其實夢想是越小,甚至是沒有。夢想變實際是好事情,因為每個人資源不同會適度調整,但很多人常常是夢想變小,或是就不敢夢想了。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41320170117005826.png

小編有位女性友人,她是一位大學性平的輔導老師,本身除了大學輔導工作業務外,她也不時參加一些弱勢團體的發聲,特別是性平方面或女性運動,跟她深入認識後發現雖然友人具有女性溫柔的外表,但為了公平與正義也能批上堅強的戰袍拋頭露面,因此她也自許自己能為正義發聲,因此她也給自取了綽號Woolf`,一位女性運動的始祖。這是一位20世紀的女性運動的文學運動始祖,本名叫Virginia Woolf,也是發現社會的不公平因而為此發聲。
 
Virginia Woolf本身是一位女性創作家,特別是在文學上有一定的成就,她希望藉由自己的力量讓舊時代的思想能有新的風氣進入,過去無法理解女性運動的真諦與內容,只是覺得是一群覺得自己受到壓迫的女生為自己站出來,但現在經過生命的一點歷練,慢慢女性運動表達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為自己女性發聲,而是為了一個社會文化的不公站出來。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52620161125151548.jpg

圖片取自官方網站
 
最近小藍終於搭上最近很夯的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這部片在日本動畫片投入另一個震撼彈,就像動畫中的彗星一樣在動畫界畫出一道閃耀的光芒。此部片是由新海誠所作,他為日本動畫作家和電影導演,於2002年公開獨立製作的動畫短片《星之聲》後開始受到矚目,2016年推出的動畫長片《你的名字。》則使其成為繼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百億日圓票房的日本動畫導演。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36320161017190321.png

 
以前小時很愛看卡通,因為輕鬆、愉快、美好感覺跟現實是不同的,它總能帶我進入另ㄧ個不同的世界,特別是結局歡笑的卡通,因此不是這類的卡通我都不太喜愛,以前都不知為何這樣,現在想想可能那樣的劇情能填滿我對世上一些不公平與不完美。
 
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從卡通看到連戲劇,還是喜歡劇情是美好的結局,所以依然拒絕不完美的結局,但不知何時開始能接受結局不是歡笑、不是快樂,有時結局是傷心、難過,或是沒有結局的劇情讓客倌們連想。想想現實的生活不就這樣,童話故事到最後都說王子與公主過著快樂的日子,以前的我會相信,現在的我已經不在相信了,因為故事只是到這邊結束,但並不代表就結束,說不定王子會因公主變老外遇等等,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23120160914085151.png

前陣子與朋友聊天的時候,她分享她的情人常常與他的想法有出入,這樣的狀況讓她感到不是很開心,因而他跟我述說事件的發生,自己滿能懂他的想法與心情,感覺比起她的愛人更清楚她生氣與不高興的點,因此安慰她一下你們才在一起沒多久彼此個性都還沒摸清楚,當然沒法很拽到妳的心情,反倒是我們這些朋友比較清楚,畢竟朋友都認識十幾年,當然比幾個月的男朋友還清楚你的心境。
 
不過這件事情有個啟發,兩性專家常常呼籲要培養情人間的默契,這句話是沒錯的,但並沒有去道尾出默契的培養的時間。很多情侶吵架或不開心常都會浮現一句話「你/妳根本不懂我」,因而造成很多傷害與離開。不過說實在對方為什麼一定要懂你/妳,妳有讓他真的理解妳嗎?還是只是沉溺愛情美好,如果與期待不同就耍脾氣,或是說都認識那麼久,你怎麼還是不知我在想啥,非得對方就是妳的分身,這樣不但無法清楚解決事情,還破壞兩人親密的關係。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54420160809094607.jpg

圖片來自粉絲專頁
 
前幾天聽到電台播放梁詠琪之前的新歌禮物,因此翻了一下當時這首歌的專輯內容與介紹,因為每個歌手要發專輯時都會與唱片公司討論此張專輯的企劃與走向,因而想說知道一下當時發此專輯的發想,剛好看到一篇報導,瞭解梁詠琪發此專輯前與他長跑多年的演藝圈男友分手,因此有些人覺得她是為了炒作新聞,為了讓專輯能夠曝光,而當事人並不會將分手的事件作為一個專輯的炒作,也不會讓這段關係被人家認為只是一件愛情遊戲並沒投入真感情。雖然實情如何這邊我們並做討論與探究,但這段關係的結束剛好呼應梁詠琪專輯發想禮物的概念。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61820160809085649.png

當對方對妳說請你忘了我吧,妳聽到這句話時,妳的心情如何,難過?憤怒?沉默,但能夠知道的事實這段關係在此時此刻畫下了句點,不管關係是如何的結束,想必對你的心情一定大受影響,想想小時候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可以大哭、大鬧,或是什麼都不管像個任性小孩。
 
但年紀漸長,我們不可能一直用小孩子的方式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像小時候父母或老師幫我做圓場,像小朋友吵架父母或師長都會在旁說,你要他道歉、吵架是不好的、和好好不好,這時我們才心不甘情不願跟對方握手。但…現在呢?難道要父母幫我們圓場嗎?要老師說乖小孩不能吵架嗎?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07020160622212146.png

鳳凰花開,驪歌聲起,六月的天空,校園中佈滿即將畢業的學子,不禁很多人想起當初大學畢業的情景,為何大學畢業特別被大家看重,或是很多文章或致詞都與大學畢業有很大的關係。主要是大學畢業對很多學生來說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個求學階段,除非另有升學打算,如果沒有就是正式告別學生進入社會的開始。因此,這時很多致詞都是給予這些社會新鮮人很多的叮嚀,像是今年畢業致詞中有篇文章特別被天下雜誌編寫與報導,就是葉丙成教授的文章:給台大生的畢業叮嚀──放下台大,才能超越台大!或許台大是台灣的學術殿堂與最高學府,因此大家都會對台大學生有特別的期待。內容確實讓我們值得深慮,失敗能讓我們生命中有不一樣的啟發,不要害怕失敗。 
 
而自己有位女性朋友是位老師,她也滿認同這篇文章的,不過她提出另一個社會新鮮人更應該注意的議題,就是學習當一個獨當一面的人。畢業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滿大的抉擇,因為你的選擇將會影響出社會後的方向,大部分的人都會開始找尋找第一份的工作,可能選擇你的專業去工作、選擇你的喜好去工作、選擇創業等等,不管選擇如何都代表你一件事情,你開始邁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Media00620160602145005.png

前陣子從一位女性友人身上聽到,她認識一個朋友家世好、父母都高知識分子,自己本身學歷高且很多的才藝,又有好的歸宿,根本就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後來詢問她,你羨慕嗎?朋友回答羨慕是羨慕,但對我來說人生勝利組的目標跟她是不一樣的。那位朋友目標做好現在的工作,多陪陪家人、父母、小孩,才是他想追求的人生勝利組。
 
我們自己也常聽到人們說誰誰誰是人生勝利組,一開始不知道這是什麼涵義,後來才知道是指大好人生的意思,譬如出身好、條件好、外貌好,就常被人們稱作人生勝利組,像大家所知的藝人林志穎常被稱作人生勝利組的代表人物,想想好像真是這麼ㄧ回事,他確實擁有很多人們想要的。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lkMedia28420160527101359.jpg

愛是不分國界、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看妳高矮胖瘦、不評價富貴貧賤、不擔心年齡大小。只要彼此有愛,願意攜手向前都應該被祝福與喝采。這些年甚麼樣的愛不斷地被討論,有的人認為愛應該是一男一女,有的人認為愛應該不加以限制,至於愛是怎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滿多的藝人也開始為了愛而發生站台,讓大家去思考我們對於愛的侷限與狹隘,其實愛是很大的,而不是我們侷限在某一個想法或意念。
 
2015年蔡依林play台北演唱會,演唱了不一樣又怎樣時,希望我們能透過這首歌重新思考愛定義,除了接受不同的愛,也不要因為別人跟我們所想的不同而去排斥和討厭。在演唱「不一樣又怎樣」的歌曲時,蔡依林放了一部了紀錄片,讓我們去思考何謂愛,怎麼學會尊重不同的人,並邀請了影片中主角的母親葉媽媽(玫瑰少年的母親),來為這個社會不同於主流性別愛情的大家,為他們鼓勵與支持,讓葉媽媽用自身的故事勉勵大家為了愛、為了愛不要放棄努力,影片中葉媽媽士站在台上對的台下不同性別愛情的人們說,孩子們你們不要哭,要為了自己的幸福站出來,對於陳君汝這些孩子就如同她的孩子一樣面對社會的不平等與傷害,因此她用一位母親的小孩的關愛與支持在場的每一個人。葉媽媽小孩的事情,讓我們社會開始重視尊重不同的人,開始去了解社會中跟我們不一樣的人,讓我們真正的去想想真正的愛到底是什麼,是包容不同的人?還是只堅信自己所認為的樣子。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想到要英文翻譯就覺得麻煩,主要是英文就不是我們的母語,有時候面對這樣事情就會感到煩躁但又不能不管,特別是讀碩士時英文是我們一定要遇到的東西,且老師會要求我們要做論文期刊翻譯,但不管如何就很難翻成文情並茂的論文章原意,一般大家都希望翻譯出來的譯文能夠「忠於原文」。
但偏偏英文程度又沒這好,如果是只是自己看就算了,但很多時候是要交報告學校報告與交摘要,我自己有朋友甚至都要交英文心得作業。然而文章翻譯的通順,修辭漂亮又是另一個重點,因為很多中文要翻成英文,其實很困難的像是中文同一個字就有不同意思,英文也是一樣。更何況要翻譯,都要哭了!比寫找資料寫報告更是苦! 還要再研究如果翻譯時找不到中文和英文對等辭語,要想看看近似的替代辭語。光寫論文就夠頭痛了還要搞這英文修辭用語的意涵表達!
英文變中文也有困難,等於兩邊都要好才能真的翻的好,最有感就是自己在翻譯英文期刊論文的研究所文書,即使丟到翻譯器如google大神也是沒法完整表達甚至落差更大。更何況專業論文期刊翻譯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最近朋友念碩班(跟我完全不同領域)要寫畢業論文了,因為英文摘要苦苦生不出來,連帶也搞得自己壓力很大,萬不得已之下找翻譯社處理才度過。能花錢事還小,如果給錢還一樣爛就讓人擔心,花錢也沒買到好的品質,翻譯社有時錢又高不見得付得出,自己找也有些風險,只能求助過去學長姐是否有類似的經驗了。
還好平常都有好好和照顧學長姐,幫忙跑腿~!果然有需要時還是要請助於學長姐,學長姐是說隨便google就可以找到一堆! ppt上也可以找到一些翻譯公司的評價!阿!真夠狠!只能下猛藥請吃飯想辦法要到口袋名單!
說真的翻譯畢業的論文期刊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讀研究所或寫論文的人都能體會。翻譯不只考驗你的英文程度中文也不例外,就算是唸翻譯所出來的就只有教育領域翻譯會較強,一離開教育專業就GG了。只能跟大家說翻譯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文章標籤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