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6108633_4665074343531592_8015906865361585442_n.jpg

包柏社工師完形治療學習日常:
完形心理學與自我探索初階工作坊
日期:12月7、10日(下)
講師:楊依靜老師
老師從捐款議題與學員討論,有些人很有錢為何不捐款且錙銖必較:
一、從心理學觀點去看,主要是個人生命經驗過去的不滿足,物質、情感上的不滿足,對於當事人內心產生缺憾與不安全感而形成的行為現象。
二、從現象學來看:人有錢的時候,不會覺得基本開銷是個問題;他們會隨手解決問題,不計較、不在乎,想都不會想,也不放在心上。但是,要是手頭很緊、不敷開銷,花錢就必須錙銖必較。盤據心頭的是日常開銷,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簡言之,匱乏使人只著眼於當下。
延續匱乏議題,老師討論到另一個議題孤獨,這是心理未滿足部分,或是創傷造成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會反映在你與自己、他人關係的互動。當事人如不能從關係中去認識自己與他人的界線、互動時,就容易因無法與自己相處而產生過強的孤獨感,進而產生對其他關係過度索取,或是自卑等行為發生。
老師提到這與阿德勒提到社會興趣、人際互動有關。老師提到這樣的現象,最好的也是最先該做的是"接受現在的自己",當你接納了這樣的自己、停下來好好地陪伴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漸漸的你就會感覺得到了支持;另一方面,你在陪伴自己過程中,也持續與他人互動,透過與人互動學習到"學會愛自己,才能愛別人的課題"。
老師提到,當你學會愛自己後,孤獨的形的議題,才會慢慢退回背景不在影響你。
圖片來源:屏東燈會
備註:以上課程為課程摘要紀錄,詳細資訊請與點一盞燈協會聯絡與報名
參考資料:
一、普通心理學Pathways to Psychology 2/E
 Robert J. Sternberg;譯者: 鄭昭明, 陳億貞;版社:雙葉書廊;出版日期:2016/04/06
三、1926 Klein, M. ‘The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of early analysis’ 
四、陳怡君(2001)。覺察在完形諮商中的角色、地位及其應用。諮商與輔導,183,6-8。
arrow
arrow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