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包伯要介紹另一個之前看的展覽,它的元素主要是以環境為核心,讓觀者去感受無聲的環境是怎麼說話這樣意境,此展覽有三位藝術家的創作。
摘內文:
我們該如何才能更仔細地聆聽?
透過紀錄,我們得以回頭重拾遺忘的、錯過的、曾經擁有的生活。
藉藝術創作指出「現實」環境的不同類型可能性,提供群眾一個獨特位置,聆聽它再次的發言。
范欽慧結合「火、風、木、土、水」等元素,將十年所走過的生命行旅,打造出一條「寂靜之路」,讓觀眾以身體會,若要聽見大地的脈搏,則必須改變自己的姿態。
劉致宏横跨臺灣、日本、菲律賓與澳洲等地,透過口述、訪查、影像凝結與素描線條的聯覺轉化表現「聽覺視覺化」。依在地檔案創作、研究「聽覺與視覺」間的經驗連結,為每個在地環境的文化底蘊,留下不同城市、地域之間的對照樣本。
林育正將十多年來持續累積的動力物件、翻製物件與再製物件置於箱構系統,藉由觀者的生命經驗連結各自生命記憶,發展各自解讀,與作品共同書寫獨特詩篇。
從環境聲音紀錄到機械雕塑重構環境,三位藝術家塑造出藝術品、創作者、參訪者三方反應回饋所指涉的對象,正是我們存在的「世界」以及在世界中存在的「我們」。
時間:09/08(四) 11:00
地點:本館202展覽室
展期:09/02(五)-11/13(日)
地點:屏東市麗美術館,本館202展覽室
觀後心得:
在觀看范欽慧的創作,一開始的印象比較像日式地枯山水的特色,但又有點不一樣的意境,包柏自己的感受,走它設計布簾步道,當你踏進去時會有點要跨越某個時空,回頭想有點像哆啦A夢時空隧道,經過布簾隧道後映入眼簾的世界,是一個小型的自然場景,而我們就如同巨人去俯瞰這壯闊的山林,會讓觀者有居高臨下的感受,一種更高的視野自然山林的走向、排列、森林的分布等,過程中有點些抒情的森林音樂,讓我們如同進入森林的意境。
劉致宏的意境,是轉向成攝影照片、符號、創作,攝影照片是到各地取景自然景觀或是當地環境,試著透過攝影捕捉讓觀者去感受環境在照片可能的互動對話,而符號、創作則是將意境視覺化,例如它有一面牆就是陳列它將聲音畫作線條的變化,另外,再某展區的照片它會將那個場景的意境也透過線條、符號賦予屬於它的創作。
最後,林育正創作意境包柏比較無法體會,雖然是第二次看到這個創作擺設,但兩次主題不同,但同樣的地方是用不同物件組合成類似人或動物的樣態,但在這次創作比較是在於去聽這樣創作物件連結成的聲音地敲打、碰撞,透過這樣讓觀者有不同對景觀連結與感受。
有興趣觀看環境創作展的朋友,可以試著帶著對聆聽這個意象,去感受這三忘創作家環境的創作與你的連結在哪?
arrow
arrow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