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8230571_4174580312581000_4023052770769334170_n.jpg

209419418_4174580315914333_7273644444814232193_n.jpg

211368877_4174580319247666_1670861177074326843_n.jpg

包柏社工師美學的日常:M. Greene:Art and imagination
閱讀摘記心得 -- M. Greene,
在閱讀M. Greene的文章時,你會發現他的文章部是很單純討論藝術、美感、美學基礎,他的文章常常會透過藝術這個契子,去讓我們看到藝術活動,”其實不像老一輩說畫畫對未來有幫助嗎?”,它其實包含很多藝術活動對人的啟發與創造力、想像力培養,甚至影響人們生活的韌性。文章中這段話對我來說滿有感觸的:
摘取內文:
當藝術成為我們經驗的對象時,激發這種渴望並不是藝術的唯一作用,儘管與藝術經常使我們想恢復某種秩序,進行修復和治愈。 至少,參與多種形式的藝術可以使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看到更多,聽到通常聞所未聞的頻率,意識到日常的習慣,習慣和習俗被抑制了。
當我們看到更多,聽到更多時,不僅是我們從熟悉的事物和被認可的事物中抽出(即使只是一會兒),而且還可以從我們的經驗中打開選擇和採取行動的新途徑。 我們可能會突然有了新的開始,也就是說,我們根據可能性採取主動。
上述簡單來說,就是藝術開啟人們不同探索的視角,這篇文章主要探討藝術對認知建構的影響,不管是從詩詞、音樂、建築、自然等,藝術不單單是一個藝術活動,他可能帶出的一個人自我的建構、文化的認同、社會興趣啟發等,這就是主要這篇文章重點。這讓我也聯想到自己生活連結,我們確實常透過藝術,但並非只是繪畫或藝術作品,可能也透過詩歌、透過音樂、透過戲劇等等有很多的成長與感受。就像我媽媽以前很喜歡分享她愛的電影魯冰花對她的感觸,而這樣的藝術作品可能對於她在生命成長給了不同養分。
想像力與藝術的討論可溯源自斐羅斯屈拉特(F.Philostratus, 約 170-245), 提出想像是藝術活動和美感過程的作用,且比模仿眼前所見更有智慧(朱光潛,1988)。
康德在《第三批判》中指出反省判斷力的表現為想像力,乃完全屬於自由自在、快意的創作活動,可以產生快感與美感。而藝術創造在未經傳達之前只屬於一種想像,且必須出自於創造性的想像才有價值(朱光潛,1987)。
因此,想像力不僅是藝術創作前的元素,更透過自由無侷限的運作過程,在藝術創作上成就作品的價值;沒有想像力的涉入,藝術作品便顯得封閉且毫無生機,這也是美學家對想像力幾乎抱持肯定態度之原因。
如同文章所說的,當今教育的一種趨勢是塑造有韌性的年輕人,以滿足技術和後工業社會的需求。但是,還有另一種趨勢與人的成長有關,與人的教育變得不同,找到自己的聲音並在所組成的社區中發揮參與性和參與性有關。與藝術和藝術領域的活動相遇可以促進人的成長,這些人在尋求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會互相幫助,並在世界上變得更加熱心。 如果最終認識到藝術對於發展和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那麼就可以克服絕望的停滯並提高希望,即希望的希望。或許這也是去年108課綱出現後,開始使注重得、智、體、群、美中,美的部分,讓藝術融入生活,協助人有更正向的發展。
arrow
arrow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