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8918286_4163433240362374_8482201224685256508_n.jpg

210436231_4163433243695707_3668420294583406060_n.jpg

包柏社工師美學的日常:

這次閱讀內容是《透過藝術的教育》前四章,在21世紀,教育改革的呼聲不斷,人文藝術教育更顯重要。在本書中提出的「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觀念,主張教育過程與藝術創造過程融合一致的構想,舉出美育的教學方法,如何達成民主社會的教育目標,兒童藝術表現能力與審美心理的發展描述等等,都有深入探尋,比較是此書的特色。文中主要還是從很多哲學觀點、與美學觀點去看,而在自己看其他相關文獻中,也有提到與作者類似觀點期刊,他提到藝術教育對於人們在教育發展是有幫助的。

 

#藝術教育活動

文章提到,從哲學觀點來探究藝術教育實施的理論,至西方國家中從古至今,相繼有人 加與探討,例如古希臘的  Kalokagathia ,近代的美的心靈以及廿世紀初葉時的「藝術教育運動」等。歸納前哲從哲學觀點對藝術教育所認定的功能,也包含下列數種:美感教育、情操教育、創造性教育、個性教育、生活塾術教育、社會教育、藝術治療、休閒理論等。從這些理論觀點去看藝術教育對於人們發展的重要性。

#藝術即是教育

對藝術即是教育的艾斯納在七十年的名著藝術視覺的教育(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1972 ),據說是藝術教育始祖,讀藝術教育一定不能遺漏他。他明確地提出兩種理由可支持藝術教學,第一是環境論(王具論 ) ,第二是本質論。

一、艾斯納歸納出環境論對藝術教育的功能為: (1)促進創造思考之發展。(2)發展學生的學科思考力。(3)發展娛樂興趣,並善用開瑕。(4)藝術治療。(5)基於生理學基礎,藝術可使幼見發展更好的肌肉並促進協調作用。

二、又歸納本質論的藝術教育功能為: (1)藝術能提供人類經驗中美感洞見者之感覺。

(2)藝術可催化吾人之感受性。 (3)強化殊相的功能。(4)批評社會,並以之傳達價值。

(5)藝術能帶我們進入幻境與夢境。 (6)藝術使我們去注意經驗中似乎瑣碎的方面,進而發現其中的新價值。 (7)透過藝術的感動力量與維繫力量,能培養人與人間的親情,藝術開發了人 們不知的層面,也拓展吾人的意識。

可以從環境論與本質論的觀點,搭配閱讀《透過藝術的教育》比較能理解藝術教育的功能,而從上功能去看無非就是幫助人的發展,與課本提到的想法其實有一致的概念,特別是我們沒讀到的章節更與上述提到的觀點有相關。

 

#《透過藝術的教育》前四章摘要重點

第一章就藝術教育的目的,去探教育的假設與作者之間的論點。

第二章則是形式、自然和藝術、色彩、主觀方面、想像力的功能、價值在藝術上的地位等面向去探討,而這與我們之前讀的美學理論有多共通性,主要也從不同哲學觀點去看。

第三章則是讓讀者對美學要有基本的理解,從這基本的理解之後,才能去有一定美學基礎,或是審美觀點來作為藝術教育的基礎。

第四章則是加入心理學的觀點去看藝術教育的發展,雖然這邊與我所理解閱讀的心理學有點不同,可能過去我讀它們主要是對人看法,這次與美學作結合與探討,對於美學不清楚的我來說,就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例如書中的完形治療理論,與我認知的完形治療好像有點落差,但作者也提到,他是從心理學某些面向作結合,可能與對理論的認是會有些許看的面向不一樣。

總之此書希望除哲學觀點外,也從不同視野去看藝術教育的幫助與建構。

 

圖片來源:自己參加活動手做明信片。

          原型是我們家的花子

 

 

 

arrow
arrow

    包伯社工師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